當前位置: 通識 > 漢文化 > 字字珠璣 > 正文
細說(shuō)漢字:棘

這是“荊棘叢生”的“棘”字,讀作jí,本為象形字。①是金文的形體,就是兩株酸棗樹(shù),全身都長(cháng)著(zhù)刺。②是小篆的形體,與金文相似。③是楷書(shū)的形體。
《說(shuō)文》:“棘,小棗叢生者。”“棘”的本義即指“酸棗樹(shù)”,如《詩(shī)經(jīng)•邶風(fēng)•凱風(fēng)》:“凱(大)風(fēng)自南,吹彼棘薪。”意思是:大風(fēng)從南方吹來(lái),吹亂了棗樹(shù)上的枝條。后來(lái),凡是有刺的草木均可稱(chēng)為“荊棘”,如“荊棘叢生”。
“棘”字可作“瘠”宇的通假字,是“瘦”的意思,如《呂氏春秋•任地》:“棘者欲肥,肥者欲棘。”至于《左傳•隱公十一年》“子都拔棘以逐之”的“棘”,則是“戟(jǐ)”字的通假字。那是說(shuō):子都(人名)拔戟而追趕潁考叔(人名)。有時(shí),“棘”字還可以作“急”字的通假字,如《詩(shī)經(jīng)•小雅•采薇》:“??狁孔棘。”“??狁”是上古北方的一個(gè)少數民族。這是說(shuō):??狁來(lái)犯很緊急。
請注意:“棘手”,是說(shuō)荊棘刺手,比喻事情難辦??墒?,有人經(jīng)常誤讀為“辣(là)手”。
擴展閱讀
會(huì )意字。戰國金文不降戈(《集成》17.11286):“不降棘余子之貲金。”《說(shuō)文》:“棘,小棗叢生者。從并朿。”桂馥義證:“《急就篇》顏注:‘棘,酸棗之樹(shù)也。一名樲。’沈括曰:‘棗、棘皆有朿。棗獨生,高而少橫枝;棘列生,一卑而成林。以此為別。’”所以“棘”的本義就是指酸棗樹(shù)。《詩(shī)·邶風(fēng)·凱風(fēng)》:“凱風(fēng)自南,吹彼棘心。”后也統稱(chēng)“荊棘”。由于“棘”的針刺較多,因此也用為刑罰、拘囚之地。《易·坎·上六》:“系用徽纆,置于叢棘。”也引申為“尖銳”、“突出”等義。《詩(shī)·小雅·斯干》:“如矢斯棘。”毛傳:“棘,棱廉也。”也假借為“戟”。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子都拔棘以逐之。”杜預注:“棘,戟也。”也假借為“急”、“亟”。《詩(shī)·小雅·采薇》:“??狁孔棘。”鄭玄箋:“棘,急也。”也假借為“脙”。《呂氏春秋·任地》:“棘者欲肥,肥者欲棘。”高誘注:“棘,羸瘠也。”也用為“僰”字的省體。(王志平)
——李學(xué)勤《字源》

漢典:zdic.net
在线观看不卡av|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第一区|亚洲男人最新版本天堂|亚洲qingse中文字幕|在线观看日本亚欧视频
无极县|
犍为县|
富平县|
乐山市|
即墨市|
凤山市|
成武县|
杂多县|
桐庐县|
合川市|
丰宁|
正蓝旗|
武宁县|
怀化市|
吉隆县|
禄劝|
青田县|
岳西县|
汨罗市|
荥经县|
富民县|
潼关县|
南郑县|
商南县|
泸水县|
雷波县|
桂阳县|
章丘市|
青冈县|
梅河口市|
海兴县|
鹰潭市|
桦川县|
井陉县|
龙里县|
蒙阴县|
昔阳县|
富源县|
永嘉县|
察隅县|
新巴尔虎左旗|
http://444
http://444
http://444
http://444
http://444
http://4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