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通識 > 漢文化 > 字字珠璣 > 正文
細說(shuō)漢字:馘

“俘二百五十人,馘百人。”這個(gè)“馘”字讀作guó,本為會(huì )意字。①是金文的形體,表示以戈斷耳。②是小篆的形體,將“戈”訛變作“或”,成為從耳或聲的形聲字。③是小篆的異體字,以“首”代“耳”。④為楷書(shū)的寫(xiě)法。
《說(shuō)文》說(shuō):“馘”是“軍戰斷耳”的意思。很對。 在《詩(shī)經(jīng)毛傳》中說(shuō)得更明確:“馘,獲也。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馘。” 就是說(shuō):古代在作戰時(shí),取敵人的左耳,用來(lái)計數報功??梢?jiàn)“馘”字的本義就是割下敵人的左耳,如《詩(shī)經(jīng)•魯頌•泮水》:“矯矯虎臣,在泮獻馘。”這里面的“馘”字就用的是本義。詩(shī)的大意是:矯矯勇猛的武臣啊,在泮水獻上敵人的左耳朵。《三國志•魏書(shū)•武帝紀》:“獻馘萬(wàn)計。”獻上一萬(wàn)個(gè)左耳朵,就表明消滅了一萬(wàn)個(gè)敵人。
請注意:《莊子•列御寇》中有“槁項黃馘”句,若理解為“枯槁的脖子,焦黃的左耳朵”,那就不對了。這里的“馘”應讀為xù,是指臉面。
——左民安《細說(shuō)漢字》
擴展閱讀
形聲字。聝字金文從爪,或聲;《說(shuō)文》小篆從耳,或聲,屬于相關(guān)形符換用。《說(shuō)文》:“聝,軍戰斷耳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‘以為俘聝。’”本義為戰爭中割取死敵左耳以代首級計功。盂鼎二:“隻(獲)聝四千八百□十二聝。”文獻多作“馘”。《詩(shī)·大雅·皇矣》:“執訊連連,攸馘安安。”(秦曉華)
——李學(xué)勤《字源》

漢典:www.hebeinonglin.com
在线观看不卡av|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第一区|亚洲男人最新版本天堂|亚洲qingse中文字幕|在线观看日本亚欧视频
樟树市|
霍林郭勒市|
布尔津县|
乌拉特前旗|
加查县|
无锡市|
房产|
烟台市|
图木舒克市|
共和县|
株洲县|
炎陵县|
兴隆县|
汕尾市|
金秀|
芮城县|
新泰市|
宁南县|
彭阳县|
沭阳县|
浮梁县|
炎陵县|
钦州市|
儋州市|
梅州市|
九龙县|
宣汉县|
云安县|
正阳县|
长乐市|
榆树市|
大同县|
庄浪县|
封开县|
望奎县|
台中县|
怀集县|
通化县|
琼结县|
松阳县|
康马县|
http://444
http://444
http://444
http://444
http://444
http://444